2025-06-17 09:04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俠名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公開資料顯示,*ST九有前身為石峴紙業,于2003年9月在滬市主板上市。2016年,石硯紙業更名為九有股份,公司多次轉換賽道。近年來公司主要從事綜合性營銷服務和化妝品銷售業...
*ST九有(0.960, 0.00, 0.00%)(維權)(九有股份)退市“靴子”落地。引人注意的是,在公司收到上交所退市決定的同日,公司還收到中國證監會下發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曝光了*ST九有連續4年財務造假的違法違規行為。
6月16日,因財務會計報告和內部控制審計報告被會計師出具非標審計意見,*ST九有收到終止上市決定,公司股票將自6月24日起進入為期15個交易日的退市整理期,期滿后退市摘牌。
同日,*ST九有收到證監會下發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認定公司2020年至2023年年度報告存在虛假記載,公司及有關責任人均受到重罰。
連續4年財務造假
公司及有關責任人受重罰
公開資料顯示,*ST九有前身為石峴紙業,于2003年9月在滬市主板上市。2016年,石硯紙業更名為九有股份,公司多次轉換賽道。近年來公司主要從事綜合性營銷服務和化妝品銷售業務,主要業務為線上媒體推廣,滿足客戶跨媒體、多渠道的品牌曝光和產品推廣的營銷需求。
《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初步查明,*ST九有及有關責任人存在兩項違法事實。
一是*ST九有未按規定披露關聯交易,2020年年度報告存在重大遺漏和虛假記載。據查,2020年,*ST九有披露無償受讓自然人張某旗持有的亳州縱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亳州縱翔”)90%股權,該事項實質為*ST九有關聯自然人李明對上市公司的無償贈與,構成關聯交易,*ST九有未按規定及時披露,也未在2020年年度報告中披露。
上述行為導致*ST九有披露的2020年年度報告虛增營業外收入6397.32萬元,虛減資本公積6397.32萬元,虛增利潤總額6397.32萬元,占當期披露利潤總額的471.03%。
二是*ST九有2021年至2023年年度報告存在虛假記載。2021年至2023年,*ST九有子公司北京中廣陽企業管理有限公司通過虛構互聯網信息服務業務的方式虛增收入和利潤。2022年,*ST九有子公司北京博銘銳創廣告有限公司、北京漢諾睿雅公關顧問有限公司通過虛構公關營銷業務的方式虛增收入和利潤。
上述行為導致*ST九有2021年至2023年年度報告存在虛假記載,其中,2021年年度報告虛增營業收入4371.21萬元,對應營業成本3918.3萬元,虛增利潤總額452.91萬元;2022年年度報告虛增營業收入1.51億元,對應營業成本1.39億元,虛增利潤總額1199.28萬元;2023年年度報告虛增營業收入1.64億元,對應營業成本1.46億元,虛增利潤總額1783.73萬元。
頻頻觸及紅線的情況下,*ST九有及相關責任人受到證監會重罰。其中,公司被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并處以850萬元罰款。公司原實際控制人李明,組織、指使并參與實施前述財務造假行為,被處以警告,并罰款1500萬元,10年市場禁入。公司財務總監金炫玉、副總經理朱文龍直接參與相關信息披露違法行為,情節嚴重,被給予警告,并分別處以300萬元罰款、5年市場禁入。其余有關責任人也被處以相應罰款。上述罰款合計超3600萬元。
非標意見揭示公司問題
財報和內控存雙重缺陷
*ST九有走到退市一步早有預兆。4月29日晚,*ST九有公告2024年度財務會計報告和內部控制報告均被年審會計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涉及的兩個事項都具有重大性。
一是公司被立案可能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公司在2024年12月19日被立案后,前后進行了多達19次風險提示公告,其中提到可能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二是無法判斷亳州縱翔2020年是否以承債方式獲取相關房產。
記者查閱到,當年的資產捐贈是“保殼”關鍵,目前已被查實屬于關聯交易,公司未及時披露,導致虛增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
內部控制報告的無法表示意見顯示,因審計報告形成無法表示意見的基礎部分所述事項對公司財務報表影響重大,會計師不能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來確定公司2024年度財務報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編制,導致無法判斷與財務報告相關的內部控制運行是否有效。
因而,*ST九有觸及財報和內控雙重非標的退市情形。“《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載明的公司存在連續多年財務造假的重大違法事實,對公司影響巨大,而這也正好印證了年審會計師對公司發表無法表示意見背后的真正原因。”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
退市不免責
適格投資者可提起虛假陳述民事賠償
據統計,2024年,證監會秉持“退市不免責”,對35家退市公司及責任人的違法違規問題一追到底。這意味著,上市公司即便退市,其存在的違法違規行為并不會就此消除。公司和有關責任人仍然要承擔行政、民事甚至刑事責任。
*ST九有仍然要對立案調查的最終處罰結果承擔責任。在最終的行政處罰決定書作出后,適格投資者可以依照虛假陳述民事賠償提起訴訟,積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此外,記者注意到,2025年,滬市另外3家因非標意見而退市的公司*ST鵬博、*ST龍宇、*ST海越,也均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其中*ST鵬博已收到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這些公司如被查實存在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行為,公司及有關責任人也需要依法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