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10 12:56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電鰻號 | [財經]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嚴監管并非扼殺創新,而是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支付機構需在兩方面破局:一是借助AI與區塊鏈技術,構建智能風控體系,實現交易實時分析;二是與監管、銀行等共建合規生態,...
《電鰻財經》電鰻號/文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中通支付因違規操作被央行開出年內第三張千萬級罰單,引發行業震動。這已是今年多家支付機構接連受罰的縮影,從接口管理漏洞到交易監控失位,監管利劍直指行業亂象。業內人士坦言,支付行業已進入全周期嚴管控時代,合規不再是選擇題,而是生存底線。
業內人士指出,近年來,支付機構為追求規模擴張,往往放松對合作商戶的資質審核。部分平臺通過技術手段規避監管,如拆分交易、虛構場景等,最終難逃監管大數據篩查。
更深層次的問題在于,部分支付公司風控系統形同虛設。例如,對高頻大額交易缺乏實時攔截機制,或對可疑賬戶的關聯網絡分析不足。央行此次重罰,無疑是對行業“重業務、輕合規”模式的當頭棒喝。
過去十年,支付行業憑借創新紅利高速發展,但也埋下隱患。部分機構為搶占市場,不惜降低風控標準,甚至與不法商戶“默契合作”。如今監管連續出拳,正是對歷史欠賬的清算。
行業已意識到,粗放經營時代終結。某支付公司高管透露:“現在每筆交易都需穿透式管理,從簽約商戶到資金流向,必須全程留痕。”這種“全周期管控”意味著成本上升,但也倒逼行業回歸支付本源——安全與效率并重。
嚴監管并非扼殺創新,而是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支付機構需在兩方面破局:一是借助AI與區塊鏈技術,構建智能風控體系,實現交易實時分析;二是與監管、銀行等共建合規生態,例如共享黑名單數據、聯合打擊洗錢。
《電鰻財經》將繼續關注后續發展。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