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2 15:06 | 來源:中國證券報 | 作者:俠名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從資金動向來看,盡管不少醫藥主題基金凈值回暖明顯,但部分持有人似乎“去意已決”。公開數據顯示,與去年年末相比,多只年內業績表現出色的醫藥主題基金規模在一季度縮水...
近期,“蟄伏”多年的醫藥賽道迎來了一波回暖,相關主題基金的業績也“水漲船高”。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9日,在全市場280余只醫療主題基金(不同份額分開計算)中,超過100只基金年內回報率超10%。然而,并非所有重倉醫療賽道的基金都給投資者帶來了不錯的持有體驗,年內回報率最低的基金跌幅已經超13%,首尾業績相差超過50個百分點。
從資金動向來看,盡管不少醫藥主題基金凈值回暖明顯,但部分持有人似乎“去意已決”。公開數據顯示,與去年年末相比,多只年內業績表現出色的醫藥主題基金規模在一季度縮水明顯,甚至還有產品徘徊在清盤線邊緣。
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在經歷了幾年的震蕩調整后,不少持有人抱有“回本就賣”的心態。但目前醫藥行業在商業邏輯、政策環境等多方面均發生了改變,從中長期角度看,仍舊看好這類主題基金的配置價值。
醫藥主題基金業績分化明顯
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9日,全市場280余只醫療主題基金(不同份額分開計算)中,超過100只基金年內回報率超10%,其中6只產品年內回報率超40%。
從細分賽道來看,創新藥成為醫藥行情中“最亮眼的存在”。以年內回報率超38%的中銀港股通醫藥為例,截至一季度末,該基金重倉了翰森制藥、科倫博泰生物-B、康方生物、百濟神州、信達生物、康諾亞-B、和黃醫藥、再鼎醫藥、榮昌生物、諾誠健華。從持倉方向上看,創新藥是該基金的重倉方向,多只重倉股在一季度的漲幅超50%。
然而,醫藥主題基金內部的業績分化程度尤其引人注目。同樣是重倉醫療賽道,年內回報率最低的基金跌幅已經超13%,與業績最好的基金相差50個百分點。以某滬上公募機構旗下的醫藥主題基金為例,該基金年內跌幅超過12%。截至一季度末,該基金重倉了多只醫療器械和醫療服務類股票。然而,有的重倉股自今年1月份開始便一路震蕩下跌,有的重倉股盡管在2月份漲幅明顯,但在3月份亦經歷了明顯調整,回吐不少漲幅。
相關產品的基金經理在一季報中表示,自己在一季度減配了去年底挖掘的一批漲幅較明顯的創新藥標的,并且增加了AI醫療相關標的配置比例。“雖然3月份AI醫療標的出現調整,但是我們跟蹤到整個醫療產業鏈都非常重視并且在積極擁抱這次AI帶來的產業變革。”
另一只跌幅超過10%的基金亦在一季度末重倉了多只醫療器械和醫療服務類股票,且與AI醫療概念相關。基金經理在季報中表示,任何技術突破的早期,震蕩、波動在所難免。但產業趨勢的洪流不會停滯不前,看好AI賦能下醫藥行業的投資機會,也相信在中期維度,相應標的有望具備不錯的超額收益潛力。
部分持有人“越漲越賣”
醫藥行情的火熱讓不少機構選擇加大對醫藥主題基金的布局力度。證監會官網顯示,鑫元基金、鵬華基金、招商基金、南方基金等多家公募機構紛紛上報了醫藥主題基金,其中不乏多只發起式主題基金。
然而,今年一季度醫藥行情的走強并沒有挽回部分醫藥主題基金在規模方面的“頹勢”。Wind數據顯示,與機構密集上報醫藥主題基金形成對照,在清盤產品中亦出現了醫藥主題基金的名字。4月份,一只今年年內漲幅超20%的發起式醫藥主題基金選擇清盤。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仍有不少醫藥主題基金瀕臨清盤邊緣。以太平醫療創新混合發起式為例,該基金今年年內漲幅近20%,但規模僅從去年年末的1156.68萬元上漲至今年一季度末的1319.46萬元。此外,還有多只醫藥主題基金規模不增反降。Wind數據顯示,安信醫藥健康股票在今年年內獲得了17%的收益率,但其在今年一季度末的規模較去年年末卻發生了縮水。
醫藥行情持續回暖
“不少醫藥主題基金的基民在前幾年比較‘受傷’,因此容易產生‘回本就賣’的心態。”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尤其是對于一些發起式基金來說,想要獲得資金青睞,除了公司銷售端持續投入,還需要基金業績長期向好,才能讓更多客戶對這類主題信服,進而吸引資金持續買入。”
不少基金經理在季報中指出,醫藥投資的整體邏輯似乎已經發生變化。在工銀醫療保健股票基金經理趙蓓看來,中國創新藥行業迎來了自己的“DeepSeek時刻”:中國的創新藥產業鏈相關公司已經在全球處于領跑位置,創新藥研發公司也已經在世界舞臺綻放。此外,“中國研發,海外授權”的創新藥分子已經成為跨國藥企研發管線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行業政策方面,近年來國家持續出臺以《全鏈條支持創新藥發展實施方案》為代表的一系列支持和鼓勵創新藥行業發展的政策。雖然國內醫保控費和海外關稅等政策的不確定性仍然存在,但醫藥行業因其剛需屬性,業績仍有一定韌性。醫藥行業估值經歷連續四年收縮,負面預期已經充分反映,部分公司估值處于合理甚至低估水平,長周期維度或能獲得和業績增長匹配的收益。”
當然,也有業內人士指出,醫藥行業具有較高的不確定性和政策風險,投資者需警惕政策風險、市場競爭、研發失敗等潛在風險,建議通過分散投資來適當降低風險。“部分醫藥股在近期漲幅可觀,可能存在估值過高的情況,一旦市場情緒轉向或行業基本面發生變化,估值回調可能導致股價大幅下跌。而全球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也可能影響醫藥企業的海外研發、商業化和業務拓展等。”某基金經理表示。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