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9 15:22 | 來源:時代財經 | 作者:蘭爍 | [銀行]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8月17日,興業銀行在官網公告,根據相關風險控制要求,將自2021年8月25日日終清算時起調整上海黃金交易所黃金、白銀延期交收合約個人客戶交易保證金率。...
“若商業銀行最終目的是逐漸停止貴金屬業務,或許上金所會重新醞釀如何在信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重新引導個人投資者參與。”威爾鑫投資咨詢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楊易君向時代財經分析稱。
從種種跡象來看,商業銀行正全面收緊貴金屬個人交易類業務。
8月17日,興業銀行在官網公告,根據相關風險控制要求,將自2021年8月25日日終清算時起調整上海黃金交易所黃金、白銀延期交收合約個人客戶交易保證金率。
具體來看,將Au(T+D)(黃金延期)、mAu(T+D)(mini黃金延期)、Au(T+N1)(黃金單月延期)和Au(T+N2)(黃金雙月延期)合約的交易保證金率從16.5%調整為17%,Ag(T+D)(白銀延期)合約的交易保證金率從20.5%調整為21%。
除此之外,該行機構客戶交易保證金率不變,上海黃金交易所席位保證金率、漲跌停板比例均未變。 時代財經注意到,這是興業銀行近一個月以來二度對貴金屬個人交易業務作出規則調整。
8月19日上午,興業銀行財務管理與私人銀行部門一名人士回應時代財經稱,上調保證金率是出于風險控制的目的,也是根據監管部門的要求進行調整。
當問及該業務是否受到此前原油寶事件影響時,該人士表示,“也不完全是受這件事影響,對個人投資者來說,延期合約交易本身風險非常大。銀行對于這塊業務的管控,大體趨勢會越來越嚴格。”
而對于個人開戶業務,該人士透露,“目前對于這類業務有開戶需求的新客戶,我們會履行嚴格的風險承受能力評估流程,如果不達標的話,不會予以通過。”
全面收緊?興業浦發頻頻調整
在本次公告前,興業銀行在7月27日已經上調過一次合約交易保證金率。時隔不到一個月再次上調,有何原因?
時代財經查閱得知,7月27日的公告中,興業銀行稱將Au(T+D)、mAu(T+D)、Au(T+N1)和Au(T+N2)合約的交易保證金率從16%調整為16.5%,Ag(T+D)合約的交易保證金率從20%調整為20.5%。8月17日的調整,上述合約品種的保證金率均比前次上調0.5個百分點。
時代財經了解到,之所以以上述品種作為調整對象,或與其交易特征有關。以Au(T+N)為例,投資者可以在兩個月內頻繁交易,在兩個月到期之前展期或者平倉,便無需支付延期費用,因而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但同時也加大了交易風險。
今年5月7日,上海黃金交易所(下稱“上金所”)發布了調整延期合約保證金比例及漲跌停板的通知,對前述交易品種的保證金比例和漲跌幅度進行下調。上金所表示,各會員單位可根據客戶的持倉及風險情況適當調整保證金收取比例。
上金所下調保證金比例,與銀行上調保證金率有所不同,前者指的是指投資者交付的保證金與融資、融券交易金額的比例,在保證金金額一定的前提下,保證金比例越高,投資者融資、融券的規模就越少,財務杠桿效應越低。保證金比率則是融資融券交易中的杠桿的倒數,保證金率提高,開倉要求的資金更多。
據時代財經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包括工商銀行、郵儲銀行、平安銀行、農業銀行等20家銀行均對貴金屬個人交易、外匯業務進行相應調整。除上調保證金率,各大商業銀行在個人交易細節上也作出限制。
今年8月11日,浦發銀行宣布其代理上海黃金交易所個人貴金屬業務交易軟件“閃電操盤手”停止運行。此前8月10日,該行全渠道暫停代理上金所現貨買入及延期開倉(現貨賣出及延期平倉交易不受影響)。
自今年1月13日宣布上調上述品種的保證金率以來,浦發銀行年內已發布10余則針對該業務的規則調整,涉及個人賬戶準入門檻、持倉金額、定投及風險評級等。
今年4月30日,中行在一則系統升級的公告中提示,后續將采取包括上調起點金額、調整客戶持倉限額等方式,降低賬戶貴金屬、雙向賬戶貴金屬業務的風險。7月30日,中行對于這類業務的交易起點金額、持倉均進行下調,同時對代理個人上金所的單筆報價和限倉額度進行限制。
前述興業銀行人士也向時代財經表示,目前對于各項交易細節,銀行也在做相應風險評估,后續會根據監管要求和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方達律師事務所資深律師汪靈罡8月18日向時代財經分析稱,商業銀行這些舉措主要目的是加強投資者適當性風險管理。“就金融衍生品而言,商業銀行代客交易上金所的貴金屬延期合約,已經算得上是透明度高、交易規則明晰的交易品種,但在實踐中仍有部分投資者在未充分理解相關風險的情況下進行投資。”
威爾鑫投資咨詢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楊易君8月19日接受時代財經采訪時表示,2020年中國銀行原油寶事件,反應了商業銀行在風險市場業務中,對投資者的風控經驗欠缺,造成了一定不良的社會影響。
“風險市場中間業務收入應總體占比商業銀行利潤份額不大,但要求的專業服務卻很高,故此商業銀行可能有集體縮減或停止風險市場中間服務業務可能”,楊易君表示,“商業銀行是否有意要逐漸停止杠桿性質貴金屬業務,甚至全面停止,信息還有待確認。”
“若商業銀行最終目的是逐漸停止貴金屬業務,或許上金所會重新醞釀如何在信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重新引導個人投資者參與。”楊易君說道。
杠桿風險、波動加劇
與黃金期貨用于套期保值的作用相比,黃金延期合約通常是投資或投機的選擇。
在交易時間上,黃金期貨只有正常的交易時間,黃金延期除了正常的交易時間外還有夜間21:00-02:30的夜市時間。交割層面,黃金期貨有具體的交割期,黃金延期在帳戶余額不為負數的情況下可以無限期持有,沒有交割期。
楊易君告訴時代財經,對個人投資者而言,上金所延期合約的風險主要是杠桿風險。對風險偏好投資者而言,杠桿交易誘惑巨大,在放大盈利機會的同時,對應著風險的放大。
時代財經查閱上金所數據得知,前述交易品種的交易量自今年1月份起便出現下滑趨勢,4月份隨著金價回升,個別品種交易量出現上漲。不過整體來看,延期合約交易量與國際金價走勢基本一致,呈現震蕩下滑趨勢。以Au(T+D)為例,該品種的交易金額已從去年12月的184億元降至今年7月的120億元。
7月份來看, Au(T+D)成交金額為120億元,比上月下滑76.74%;mAu(T+D)、Au(T+N1)、Au(T+N2)及Ag(T+D)的交易金額同比下滑67.70%、89.26%、86.83%、79.44%。在二十余個合約品種中,近80%的品種交易金額及成交量均較上月大幅下滑。
楊易君向時代財經分析稱,上海金交所交易金額與成交量的下滑,一方面是黃金市場行情原因,另一方面可能還受銀行業務結構調整影響,銀行縮減或者停止貴金屬業務,必然會影響上金所的成交量。
時代財經梳理上金所數據發現,今年以來黃金總成交量持續下滑,以4月-7月為例,月度降幅分別為51.58%、36.07%、36.24%及54.24%。
此外,區間內上金所黃金代理成交量分別為41.65Kg、40.31Kg、49.39Kg及38.75Kg,占總成交量比分別為13.8%、14.09%、15.3%、13.94%,近兩個月有下滑趨勢。
從行情來看,上述合約品種自去年8月份左右以來走勢震蕩,其中Ag(T+D)從去年3月的2621點直線沖高至8月的6900點,漲幅高達163%,隨后震蕩下行,當前報5092點。而Au(T+D)、mAu(T+D)、Au(T+N1)、Au(T+N2)也自去年8月份起開啟跌勢,至今均跌超百點以上。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