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26 10:03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盧夢勻 | [新三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新三板市場今年以來持續低迷,新增掛牌公司也持續縮水,今年內成功掛牌的企業僅175家,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了一半以上。目前在審申請掛牌企業數量僅32家,與2015年至2016年擴容時期動輒上千家企業排隊的情形形成了鮮明對比。
今年新增掛牌的企業主要集中在江蘇、浙江、廣東等經濟發達地區,以信息技術、互聯網、設備制造等行業的公司為主,超過50家企業去年營收過億元,20%以上企業歸屬凈利潤超過1000萬元。新三板市場情緒回歸理性后,不再單純追求數量,更看重掛牌企業的質量。
數量縮水
今年以來,新三板摘牌公司數量增加,新申報的掛牌公司數量與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掛牌“后備軍”也正在縮水。
根據全國股轉公司的數據,截至周四,在審的申報掛牌企業共計32家,其中15家處于中止反饋狀態,1家處于待出具反饋意見狀態,剩下的16家處于落實反饋意見或已反饋意見等待回復審查的狀態。
今年成功掛牌的公司共有175家,與去年同期的379家相比減少了53.8%。從地域上看,與以往相同的是,新增的掛牌企業主要來自于江蘇、廣東、浙江,分別為31家、28家、20家。
從行業上看,175家新增掛牌公司中,來自信息技術相關行業的共有30家,來自服務業的有19家,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的有15家,通用設備或專業設備制造的有21家。
另一方面,中小券商在掛牌業務上持續發力,例如開源證券今年成功推薦掛牌的企業高達36家,國融證券推薦了14家;待掛牌或正在申報中的企業也有不少來自于開源證券,共17家,國融證券為6家。
質量不減
新增掛牌企業以及申報待審企業數量的下降,對于新三板市場來說屬于正常現象。新三板自2013年1月正式揭牌運營以來已走過6年頭,已經歷過2015年至2016年的快速擴容時期。目前新三板市場的發展已經不再取決于掛牌企業數量的多寡,而是更應該注重企業的質地。
從今年新增掛牌企業的業績來看,共有171家企業公布了2018年業績,其中52家企業的營收超過了1億元,占比達30.41%;去年同期的379家新增掛牌企業中,2017年營收過億元的公司共有129家,占比為34.04%;今年新增掛牌企業去年歸屬凈利潤超過1000萬元的共有36家,占比21.05%,去年同期新增掛牌企業2017年歸屬凈利潤超過1000萬元的共有84家,占比22.16%。由此可見,今年新增的掛牌企業在收入規模與利潤額方面并不遜色于去年掛牌的公司。
行業方面,今年新增的新三板掛牌公司也主要來自于制造業與信息技術行業,尤其是設備制造、電氣機械制造、計算機通信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等,來自金融行業的企業大幅減少。
制造業與信息技術類的新掛牌公司大多數業績增長穩定,擁有核心技術或多項專利。例如進行智能制造、云計算的飛馬智科,專注顯示面板核心材料的緯達光電,前者連續三年營收超過2億元、歸屬凈利潤超過2000萬元,后者擁有11項發明專利、17項實用新型專利。這類公司掛牌新三板后可以獲得更多的融資機會,同時對自身經營與管理進行規范,發展幾年后有望轉向主板或者科創板。
全國股轉公司總經理徐明曾表示,新三板具有進一步深化改革的市場基礎,全國股轉公司已研擬了深化新三板改革的總體方案,待履行有關程序后,相關改革舉措將陸續出臺。因此,市場預期新三板改革路徑已較為清晰,在科創板運行一段時間后,改革方案有望面世,這對吸引和留住優質公司將產生積極影響。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