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5 09:55 | 來源:經濟參考報 | 作者:俠名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從今年一季報數據看,上海家化短期內仍未實現業績走勢的扭轉,公司營業收入為17.04億元,同比下滑10.59%;歸母凈利潤則同比下滑15.25%至2.17億元。...
日前,上海家化(20.970, 0.11, 0.53%)(600315.SH)發布公告,對2024年年報信息披露監管問詢函進行回復。其中,商譽減值成為公司上市20多年來首次年度虧損的主要原因。作為擁有百年歷史的老牌日化企業,上海家化自2013年葛文耀離任、平安系正式入主以來,先后經歷了謝文堅、張東方和潘秋生等多任董事長,但業績表現始終難言樂觀,與珀萊雅(81.800, 0.31, 0.38%)等同行的差距也日益擴大。去年6月,林小海正式接任董事長職位,這位擁有30年快消行業營銷和管理經驗的老兵能否帶領百年老店走出困境,仍有待時間檢驗。
商譽減值損失超6億
從問詢函內容來看,監管關注到的情況包括商譽減值、平安消費科技基金公允價值減少和內控治理等方面。
其中,對于上海家化的商譽減值事件,監管主要提出了兩大問題,一是商譽減值測試的計算過程,二是為何前期未對相關商譽計提減值,是否存在利用商譽減值進行業績“大洗澡”的情形。
據了解,商譽的形成源于對湯美星品牌的收購,這也被視為上海家化史上最大一筆收購案。2017年,上海家化以2.93億美元收購了Cayman A2(以下簡稱“標的公司”),該公司為英國嬰童品牌湯美星的所有者。彼時,上海家化在母嬰賽道已擁有啟初品牌,收購湯美星被視為擴大市場布局和推進國際化的關鍵落子。
起初,湯美星的表現不負眾望,收購之初的盈利能力也曾大幅超過業績承諾。但到了2023年,標的公司凈利潤出現大幅下滑,同比減少70%至7036萬元。到了2024年,標的公司更是在短短一年時間內出現業績變臉,由盈利轉為虧損超過7.36億元。
對于為何前期對相關商譽未計提減值,上海家化在回復中表示,2023年是收購標的公司以來,標的公司收入與凈利潤大幅下滑的第一年。但是,管理層根據歷史經驗及當時對于市場發展趨勢的判斷,預測可以通過增加品牌費用投入等方式,恢復收入和利潤增長。
“2024年,標的公司凈利潤大幅偏離預測,管理層重新制定未來戰略,因此在減值模型中下調了預測期利潤及現金流。根據模型計算出可收回金額23.4億元,較資產組賬面價值29.5億元產生減值,因此確認商譽減值損失6.1億元。”上海家化在回復中進一步表示:“公司2024年商譽減值計提及時、合理,不存在利用商譽減值進行業績‘大洗澡’的情形。”
業績焦慮待解
進一步梳理上海家化近年來的業績不難發現,相較于商譽減值這樣的偶發事件帶來的虧損,公司整體營收規模持續下滑折射出的市場占有率變動,才是倒逼公司轉型的深層次原因。
在2021年營業收入實現76.46億元的峰值之后,上海家化整體營收規模持續下跌。2023年,公司營收下滑至65.98億元,也正是在這一年,上海家化被珀萊雅后來居上。到了2024年,差距進一步擴大,珀萊雅營收突破百億元,而上海家化的經營業績則進一步下滑。
從今年一季報數據看,上海家化短期內仍未實現業績走勢的扭轉,公司營業收入為17.04億元,同比下滑10.59%;歸母凈利潤則同比下滑15.25%至2.17億元。
不過,在戰略和結構調整的作用下,公司經營也確實出現了向好的一面。具體來看,公司通過百貨渠道主動降低社會庫存,使得百貨渠道庫存周轉天數從342天降至89天;今年一季度,公司線上業務收入實現同比增長10.4%,線上業務收入占比同比提升5.5個百分點。
對于后續如何修復盈利水平,上海家化在一季度業績說明會上坦言,未來三年公司還將把重點放在品牌建設方面,將聚焦效率、提高營收,將更多資金投資在品牌建設上,所以短期內更看重營收的增長、市場份額的提升。
轉型迫在眉睫
隨著眾多美妝品牌積極上市,市場競爭逐漸加劇,企業的轉型窗口期也進一步收窄。
自去年年底毛戈平登陸港股后,國產美妝品牌的新一輪上市潮持續升溫。3月底,國貨護膚品牌谷雨啟動A股上市輔導,產品主打美白護膚功效;5月,國貨護膚品牌林清軒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并在招股書中反復強調“國產高端護膚”的敘事;6月,植物醫生宣布完成上市輔導工作,主營香水產品的穎通控股也即將登陸港股。
而根據上海家化在2024年年報中提出的全新企業愿景,公司致力于成為“立足國內、輻射海外的一流日用化妝品公司”。在各類化妝品品牌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的當下,如何強化品牌建設或成為公司需要直面的課題。
從上海家化新任管理層的布局來看,其在轉型方面積極采取措施。自去年開始,上海家化旗下多品牌矩陣被重新定位,玉澤成為與六神平等的公司第一梯隊品牌,第二梯隊品牌為佰草集和美加凈,公司力求打造規模賽道中的“質價比”品牌,旗下的其他品牌均歸為第三梯隊。
在產品層面,玉澤作為公司美妝業務的核心品牌,持續深化“皮膚屏障修護專家”定位,今年2月還在線下舉辦了品牌升級暨新品發布會。但在業績方面,公司的美妝業務依然任重道遠,其去年的營收規模不及個護業務的一半,且營收降幅遠超其他業務達到近30%。
此前,上海家化先后經歷了張東方“創新領先、增長領先、品質領先”的發展戰略,和潘秋生“123”的經營方針。但從結果來看,公司始終未能在市場定位和增長模式這兩大關鍵要素上找到清晰落點。
自林小海上任以來,上海家化多次提出將提升線上渠道占比,力爭在今年實現營收重回兩位數增長的目標,市場也在觀望這位曾長期在寶潔任職的新任掌門人,將交出怎樣的業績答卷。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