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1 09:43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券商]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總體呈現“增收減利”的態勢。
分業務來看,盡管在2018年受到行業競爭和消費增長乏力等大環境的影響,公司的傳統主業“云超”依然完成營收326億、同比增加19%,凈利14億、同比增幅達29%,新開店數量繼續增加,云超板塊仍是業績貢獻的絕對主力。
不過,新浪財經在查閱半年報等近期公告后發現,這是永輝超市自2012年以來,首次出現半年度業績下滑,公司在快速擴張、國內門店總數接近千家的同時,仍然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值得投資者關注。
薪酬支出漲幅超4成 人員開支拖累業績增長
永輝超市上半年營業收入增加并且毛利率從19.88%大幅提升2.09個百分點至21.97%,而凈利潤則不升反降,其原因主要在于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等期間費用同比增幅更大,使得公司增收減利。
查閱半年報可以看到,期間費用中,銷售費用54.72億,同比上漲43.97%,管理費用13.90億,同比上漲75.91%,其中,與員工待遇相關的“職工薪酬”和“股權激勵費用”兩項占比最大、增幅明顯。
進一步細分后能夠看到,銷售費用的職工薪酬從去年同期的15.8億增加到22.6億,管理費用的職工薪酬從去年同期的4.9億增加到6.5億,薪酬支出漲幅合計達40%,遠超公司收入和利潤增速。如果再考慮“股權激勵費用”,那么用于人員相關的開支增幅則更大。
云創新業務半年虧3.9億 虧損猛增進入“燒錢期”
傳統業務“云超”表現超預期,不過另一個具有看點的新業務“云創”交出的成績單卻不甚理想。
半年報顯示,云創業務上半年營收9億,虧損3.89億,凈利率-43%,相比去年同期0.9億的虧損額,以及2017年全年營收5.6億,虧損2.6億,凈利率-46%,不但沒有看到盈利跡象,燒錢速度還在大幅增加。
有分析指出,云創業務如此虧損的原因,這一方面來自于永輝生活店開店數量的增加,另一方面,更多則是來自于小店業務所面臨的激烈競爭和形成規模優勢前,較高的經營成本。
以現有店面為例,當前成熟的永輝生活坪效(每坪營業面積產出的銷售額)約5萬,是傳統綠標店1.4萬坪效的3.5倍,但在一線城市仍難以完全覆蓋租金和水電費的成本差距。通常來說,小店業務在同類產品毛利上難與大店形成差異,而面對數倍的租金及水電開支,除非有高毛利產品,否則小店模式很難盈利。
由于云創業務盈利能力無實質性改進,公司放慢了展店進度,才使得二季度的虧損相比較一季度,沒有再進一步擴大。
產業鏈繼續布局 投資收效難料
今年以來,永輝超市先后投資了一家上市公司(國聯水產(5.610, -0.05, -0.88%))和兩家未上市企業(閩威實業和湘村股份),意圖加強供應鏈整合,在產業鏈上繼續延伸和布局,不過從目前情況看,投資收效如何還很難說。
公告顯示,2018年3月,永輝超市向國聯水產的控股股東國通投資、主要股東冠聯國際協議受讓股份7838.46萬股,占比10%,轉讓價6.86元/股,合計轉讓款5.38億元。而截至今日收盤,該筆投資從財務角度看,已浮虧約17.5%,5個月的時間虧損接近1個億。
2018年6月,公司又分別以6720萬元和2.16億元,參與了閩威實業和湘村股份兩家未上市公司的定增,占股約20%和10%。閩威實業主營是海洋經濟魚類的育苗、養殖、加工和銷售,湘村股份主業是生豬的養殖、制品生產和銷售,均屬農林牧漁行業。
新浪財經注意到,根據Wind最新數據,申萬農林牧漁行業已上市的公司平均市盈率不到23倍,而按永輝超市對這兩家非上市公司的定增價和這兩家公司的業績估算,入股時的市盈率大約為18.3倍和21.3倍,從估值角度看,這兩筆投資可以說“相當不便宜”。
值得一提的是,永輝超市的實控人張軒松張軒寧兄弟,通過向騰訊轉讓股份以及向員工定向減持以實施股權激勵等方式,今年以來已累計完成套現約58億元。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